Archivos de diario de abril 2020

29 de abril de 2020

大黍-來自非洲的牧草

大黍是在市區極易見到的禾草,在馬路邊、路燈下、建築物旁,幾乎無處不在卻又沒什麼人會注意到他質樸的身姿。會記得這種草是因為某天等待紅綠燈時,一時興起摸了他的葉面,從此就對他如高級動物皮毛非常著迷,遇到他總要騷擾般的摸一把,頗有紓壓效果。不過要小心不要摸葉的兩側,因為側邊像芒草一樣有點割手。
  
大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子從地下根莖中簇生。粗壯的稈最高可達兩公尺。若植株傾倒,莖節碰到土壤,就會從節長出新植株。葉片線形漸尖,最寬處約35mm。穗狀花長在歪歪扭扭,看起來很纖弱的小枝上,小枝排列成圓錐狀,一般在11月-6月間開花。原產於南非並在南非廣泛分布,特別是開普敦西部地區。因為可以做為優良牧草,被引進幾乎全球的熱帶地區。屬名Panicum來自黍米的拉丁文,種名maximum應該是形容這種植物高大的外型。英文名guinea grass或green panic,本以為是不是長了這種草會讓人很驚慌,所以叫做panic,後來才發現這裡的panic也是指黍草的意思,與驚慌無關。
  
這種草會吸引喜歡啄食種子的鳥類,在非洲尤其受銅色文鳥的歡迎(搜尋Bronze mannikin的WIKI頁面,其中一張照片中的銅色文鳥就正叼著大黍的花。),銅色文鳥會成群的飛到大黍草叢中。有機會可以觀察看看台灣有哪些鳥類比較喜歡啄大黍。

同時大黍也是蛇目蝶幼蟲的食草。
  
在枯水期雨量不足時,大黍的地上部會乾死形成大片乾枯草叢,極易受燃(自然?人為?)。在大肚山的大黍就常會在冬天時發生大火,燒死混生其中的樹苗,待雨季到來後又快速生長回復成一片青綠的大黍草原,年復一年,木本植物難以在此茁壯,故大黍能長久盤據於此。

2021.01.13
斑文鳥常被觀察到在吃大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/?fbid=2166339790049499&set=gm.1895934007105587

Publicado el abril 29, 2020 06:05 MAÑANA por cyanided cyanided | 1 observación | 0 comentarios | Deja un comentario

Archivos